皮肤的保护,必须考虑到年龄的因素。壮年、青年,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,生命力旺盛,皮肤保护相对容易;而新生儿和幼儿的皮肤娇嫩,需要加倍呵护。
童年可以分为3个阶段,即新生儿(生下1个月内)、婴儿(生下3年内)和幼儿。新生儿和婴儿的皮肤相近,只是新生儿更为娇嫩,是标准的“细皮嫩肉”,而婴儿的皮肤已经向成熟阶段迈出了第一步。新生儿、婴幼儿的皮肤与成人相比,薄得很多,外观平坦、细嫩,纹理细腻,极易受到伤害。从比例来讲,小儿的体表面积比成年人要大,散热面更大,耗热量更多,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反应更为灵敏,同时,吸收面也更大。因此,给小儿使用外用药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到,如果小儿对药物的吸收量过多,很容易发生中毒反应。小儿的皮肤血管系统相当发达,血管网比成年人更接近表皮,加之小儿皮肤结缔组织富含基质,皮肤组织内的含水量也高于成年人,所以,小儿更容易发生急性炎症水肿。
婴幼儿皮肤所具有的这些特点,使得他们即使受到轻微的刺激,也容易被伤害。小儿出汗多时,褶皱部位会变得潮红,甚至糜烂。会阴、臀部,以及股部,由于经常有汗液、尿液和粪便的浸润,容易发炎、感染。
就皮肤附属器来讲,小儿也有许多不同于成年人的特点。新生儿和婴儿的皮脂腺数目多,分泌旺盛。很多新生儿的头皮上,都有一层厚厚的黄痂,实际上相当于成年人的脂溢性皮炎损害。新生儿单位面积的汗腺,尽管远高于成年人,但是,由于小儿的泌汗中枢不成熟,具有分泌功能的汗腺很少,因此,新生儿和早期婴儿的出汗功能极差,热适应能力很弱。到2岁半左右,活动性汗腺数量猛增,发汗中枢又常常处于兴奋状态,因此,幼儿期的孩子特别爱出汗,也易伴发汗疹。新生儿皮下脂肪的密度较大,寒冷的季节容易发生硬变,这就是新生儿硬皮病的重要发病机制。
鉴于小儿的皮肤特点,对其进行清洁和保护,要格外细心。
第一,如果小儿皮肤上出现血迹,不可以用纱布,尤其是粗纱布进行揩拭;正确的做法是,用棉球蘸着温热的水,轻轻擦拭。
第二,小儿大便之后,最好用棉球,蘸上消毒油脂,轻拭臀部。
第三,皮肤褶皱部位的清理,最好先用干棉球或者细布、软布,将水分吸走,不可来回摩擦;清洗后,可以扑上滑石粉,以防皮肤潮湿、糜烂。
第四,出生3~5天的新生儿,要待脂肪类物质退去之后,再用温水进行清洗。不要给新生儿涂抹油脂类护肤品,以免将毛孔、汗孔堵塞。
第五,小儿的内衣、被单等,要用细软、洁净的棉布,不能用化纤或羊毛类织物,以防过敏。
第六,新生儿头皮上的脂痂,可让其自行脱落,切忌硬揭。必要时,可以涂抹一些植物油,帮助脂痂尽早脱落。脱痂后的皮肤,更要格外加以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