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心律失常,我们需要知道这些

一、为什么感觉“心慌”或“晕厥”要考虑心律失常?

正常人的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非常稳定而规律地跳动,心跳频率为60~100次/分(成人)。正常情况下在心脏搏动之前,先有冲动的产生(起搏)与传导,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心脏内的冲动产生或传导不正常,引起心脏跳动的频率和(或)节律发生改变,就叫心律失常。

一般人们对于心脏有条不紊地跳动不会有什么不适的感觉,但当心脏出现心律失常后,就会感到不舒服。如有的患者感到心前区发闷,心发慌;有的患者像乘电梯一样有一种坠落感;有的患者会有头晕,乏力;有的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、胸痛、眩晕、心前区不适感、憋闷、气急、手足发凉和晕厥,甚至神志不清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,这是因为心律失常有很多不同的类型。如果有以上症状,应警惕自己患了心律失常,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


二、心律失常患者平常要注意什么?

1.正确对待、心胸开阔:心律失常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,不要因为患了心律失常而忧心忡忡。尽管心律失常是一种病态,但一般心律失常的患者能够同健康人一样地生活、学习和工作。只要早发现,早治疗,心律失常并非不能控制。

2.积极治疗原发病,遵医嘱服药。

3.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:心律失常患者宜适当地进行锻炼,如种花、养鱼、练太极拳、散步、保健操等。只有严重心律失常,心功能极差的病人才应长期休息。

4.随季节、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:在气候变化大、季节交替的时候要采取措施预防感冒,以免加重病情。

5.注意安排合理饮食,戒烟、戒酒。

6.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,不要因为便秘而发生意外。

7.定期到医院检查,复查有关项目,合理调整用药。

8.不宜过饿、过饱,大便宜通畅。注意休息,轻者可做适当活动,但运动不宜过于剧烈,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。嘈杂声音的刺激可以加重病情,故要保持环境清静,禁止喧哗,这对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尤为重要。避免喜、怒、忧、思等精神刺激。

9.衣服不要太紧,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。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。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,控制摄入水量,记录出入量,测腹围,隔日测体重。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、血压、心率的变化。

10.服用洋地黄制剂的患者服药前应测脉搏,若脉搏在160次/分以上或60次/分以下时,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。


三、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什么?

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好日常饮食,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:

1.限制热量供给。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25~35千卡,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。

2.限制蛋白质供给,一般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~1.5克供给,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,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以内。

3.限制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,如动物内脏、动物油、肌肉、蛋黄、螃蟹等。

4.应供给富含维生素B、维生素C及钙、磷的食物,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。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,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,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。

5.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,如烟酒、浓茶、咖啡及辛辣调味品。慎食胀气的食物,如生萝卜、生黄瓜、圆白菜、韭菜、洋葱等,以免胃肠胀气,影响心脏活动。

6.限制盐及水的摄入。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,更应严格控制。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,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。

7.应少食多餐,避免过饥或过饱,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,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。



内容来源:人民卫生出版社《药用对了才治病——心血管病合理用药问答》

主  编:范利、张丽

ISBN:978-7-117-19582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