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因分类
根据病因,可把腹泻病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。鉴于腹泻病绝大多数由感染导致,故通常所说的腹泻病主要指感染性腹泻。感染性腹泻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,包括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和真菌。
1. 细菌性腹泻
细菌性腹泻又称为细菌性胃肠炎。数十种细菌可导致腹泻,不同种类致病菌导致腹泻的临床表现可相似,也可有所不同,例如有些主要以水样便为主(如霍乱弧菌、产毒大肠埃希氏菌),有些可导致血样便或黏液便(如志贺氏菌、沙门氏菌等)。大部分细菌性腹泻是急性自限性的,但也可导致持续性腹泻甚至是慢性腹泻。
2. 病毒性腹泻
病毒性腹泻又称为病毒性胃肠炎。病毒性腹泻占急性感染性腹泻的60%∽90%。病毒性腹泻属于急性疾病,主要以水样便为主,有时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和全身症状。
3. 其他病原体导致的腹泻
腹泻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,是当今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,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,也是各国常见的食源性和水源性疾病暴发、食物中毒及旅行者发病的主要原因。
分布特征
由于腹泻病病因复杂,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分布特征可有一定差异,但总的来说,经济不发达的地区、社会卫生状况差的地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高发。
腹泻病呈全球性分布,但总的来说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更多见,尤其是细菌性腹泻。
全年可发病,但有明显的季节性。例如细菌性腹泻,尤其是肠杆菌科细菌和致病性弧菌导致的腹泻,主要发生于春、夏和秋季;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夏秋季,但某些病毒性腹泻如轮状病毒腹泻,有明显的秋季高峰。寄生虫性腹泻一般没有明显的季节性。
各年龄组均可发病,总的来说以5岁以下儿童高发。有些腹泻也常见于成人,例如诺如病毒腹泻。慢性腹泻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如患有基础性疾病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和老年人。
流行环境
1. 传染源
病毒性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病原携带者和病人,细菌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多属于人畜共患病,除人外,患病动物和受感染动物也可作为传染源。此外,有些腹泻病原体可以长期存在外界环境中,例如致病性弧菌、芽胞杆菌等,污染的水或食物可导致疾病发生甚至是暴发。有些腹泻的病原体是内源性的,例如,克雷伯氏菌、梭菌、白假丝酵母菌等可以存在健康人的肠道中,属于机会致病菌,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肠道菌群失调时导致肠道感染。
2. 传播途径
细菌性腹泻主要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,人-人或动物-人的间接接触也可传播本病。此外,细菌性腹泻也可通过昆虫(主要是苍蝇和蟑螂)污染食物而传播。
病毒性腹泻除了通过饮用水、食物和接触传播外,呼吸道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也有母婴传播的报道,例如A组轮状病毒感染,但是比较少见。
寄生虫性腹泻主要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。真菌性腹泻主要是内源性传播。
3. 易感人群
人群对腹泻病的各类病原体普遍易感。由于病原种类和型别多,病后免疫持续时间不长,人一生中甚至一年内可多次患腹泻病。至今尚未发现腹泻病易感性存在种族和性别差异,易感性主要与年龄及机体免疫力有关,有报道显示某些特定的遗传特征也是腹泻病的易感因素。总的来说,5岁以下儿童易感性最高,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。
内容来源:人民卫生出版社《分子流行病学和分子进化流行病学》
主 编:徐德忠
书 号:ISBN 978-7-117-29622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