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,古代中医无相应的疾病名称记载,因头痛、头晕、目眩、耳鸣多为其主要临床症候,因此大多数医家将其中医病名归属于眩晕、头痛的范畴。其记载最早见于《内经》,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中云“肝病头目眩,胁支满”、《灵枢·五邪》曰“邪在心,则病心痛喜悲,时眩仆”等,其所述的“目眩”“眩仆”等不同的名称,即类似于现今的高血压病。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,如“冒眩”“目瞑”“眩运”“眩晕”等病名。
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,情志失调,饮食不节,过度劳或逸等因素,从而导致机体肝肾阴阳平衡失调。
遗传方面,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,中医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。
情志方面,情志失调则指喜怒忧思悲等情志的变化,长久持续的情志刺激可使人体的气机紊乱,脏腑的阴阳失衡,气血失调导致高血压发病。
内容来源:人民卫生出版社《知名中医谈心脑血管养生保健.高血压病预防与康复》
作者:王清海,靳利利
ISBN:978-7-117-29544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