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化系统好不好,看大便就知道
发布时间:2022-09-23

排便活动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机能,通常情况下,粪便的性质与形状,排便活动可以反映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状况。因此对排便活动认真的了解、仔细地观察,可以及早发现和鉴别消化道疾患,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早就医。













正常排便的评估







1. 排便次数
正常个人排便活动是有意识、无痛苦、无障碍进行的,是受大脑皮质控制的自主活动。排便次数因人而异,一般成人每天排便1~3次,婴幼儿每天排便3~5次。


2. 排便量
正常成人每天排便量100~300g。排便量与膳食的数量、种类,摄入的液体量、大便次数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。进食大量蔬菜、水果等粗纤维类食物者粪便量较多。进食低纤维、高蛋白质等精细食物者粪便量少而细腻。

    

3. 粪便的性状
(1)形状与软硬度:正常人的粪便为成形软便。粪便呈圆柱形,类似直肠的直径。
(2)颜色:粪便的颜色会因摄入食物或药物种类的不同发生变化,正常成人的粪便颜色呈黄褐色或棕黄色;婴儿的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。如果食用大量绿叶蔬菜,粪便可呈暗绿色;摄入动物血或铁制剂,粪便可呈无光样黑色。
(3)内容物:粪便内容物主要为食物残渣、脱落的大量肠上皮细胞、细菌以及机体代谢后的废物,如胆色素衍生物和钙、镁、汞等盐类。粪便中混入少量黏液,肉眼不易察见。
(4)气味:正常时粪便气味因膳食种类而异,强度由腐败菌的活动性及动物蛋白质的量而定。素食者味轻,肉食者味重。












异常排便的评估







1. 便秘
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,排便次数减少,粪便滞留于肠内过久变得干硬,致使排便不畅、困难。
1)症状和体征:便秘者粪便干硬,触诊腹部较硬实且紧张,有时可触及包块,肛诊可触及粪块。同时可伴有腹胀、腹痛、食欲不佳、消化不良、乏力、舌苔变厚、头痛等。另外,便秘在某些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危险,如心脏病患者用力排便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。
(2)原因:排便习惯不良;排便时间或活动受限制;饮食结构不合理,饮水量不足;某些药物和治疗的不合理使用,如滥用缓泻药、栓剂、灌肠;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等;某些肠道的器质性病变;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;各类直肠手术,以上原因均可抑制肠道功能而导致便秘的发生。


2. 粪便嵌塞
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,坚硬不能排出。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的患者。
(1)症状和体征:患者有排便冲动,肛门处有少量液化的粪便渗出,但不能排出粪便。伴有食欲差、腹部胀痛、直肠肛门疼痛等症状,十分痛苦。直肠指检可触及粪块。
2)原因:便秘没能及时解除,粪便内的水分被持续吸收而乙状结肠排下的粪便又不断加入,最终使粪块变得又大又硬不易排出,发生粪便嵌塞。

    

3. 腹泻
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,排便次数增多,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。
(1)症状和体征:排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薄或呈液体样,同时伴有腹痛、肠痉挛、疲乏、恶心、呕吐、肠鸣、有急于排便的需要和难以控制的感觉。
(2)原因:饮食不当或使用泻剂不当;情绪紧张焦虑;胃肠道疾患;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;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等均可导致肠蠕动增加,发生腹泻。

    

4. 排便失禁
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。
(1)症状和体征:不自主地排出粪便。
(2)原因: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,结肠手术;神经肌肉系统的病变或损伤如瘫痪、昏迷患者;精神障碍、情绪失调等。

   

5. 肠胀气
指胃肠道内有大量气体积聚,不能排出。正常情况下,胃肠道内的气体只有150mL左右。胃内的气体可通过口腔嗝出,肠道内的气体一部分在小肠被吸收,其余的可通过肛门排出,不会产生不适。
1)症状和体征:自觉腹胀,痉挛性疼痛、呃逆;体检腹部膨隆,叩诊呈鼓音。当肠胀气压迫膈肌和胸腔时,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。
2)原因:进食时吞入大量空气;摄入过多产气性食物;肠蠕动减少;肠道梗阻及肠道手术后。

    

6. 粪便异常
1)形状与软硬度: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,粪便常呈扁条形或带状。便秘时粪便坚硬,呈栗子样;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可为稀便或水样便。
(2)颜色:黑色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;暗红色血便提示下消化道出血;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见于痔疮或肛裂;果酱样便见于肠套叠、阿米巴痢疾;白陶土色便提示胆道梗阻;白色“米泔水”样便见于霍乱、副霍乱。
(3)内容物:当消化道有感染或出血时粪便中可混有血液、脓液或肉眼可见的黏液。肠道寄生虫感染患者的粪便中可检出蛔虫、蛲虫、绦虫节片等。
(4)气味:严重腹泻患者因未消化的蛋白质与腐败菌作用,粪便呈碱性反应,气味极恶臭;下消化道溃疡、恶性肿瘤患者粪便呈腐败臭;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样粪便呈腥臭味;消化不良、乳儿因糖类未充分消化或吸收脂肪酸产生气体,粪便呈酸性反应,气味为酸败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