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发热,退烧药用对了吗?
发布时间:2022-12-22

俗话说小孩子“十病九烧”,普通感冒、急性扁桃体炎、肺炎和某些急性传染病均可以引起发热。


发热(发烧)是儿童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和就诊原因之一。小儿体温中枢和神经中枢发育不全,发热如果得不到控制极易引起精神萎靡不振、惊厥甚至昏迷。


因此,很多家长对孩子发热存在恐惧心理,担心“烧坏了脑子”而急于给孩子吃退烧药和乱吃退烧药,造成了很多不恰当的使用反而给孩子健康带来不利影响。给孩子退烧,家长们有必要先“从思想上”退烧。


首先,并不是所有的小儿发烧都要用退烧药。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,当小儿肛温高于38.5℃时,才应使用安全的解热药治疗。低于38.5℃时可以用温水依次擦洗患儿的腋下、颈部、胸部等部位,也可在头部放置冰袋、用酒精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法。



因为体温升高本身就是人体的自然防御反应,也是机体的抗感染机制之一,有时还有助于诊断和预后的判断,退热处理不当可能会掩盖症状,耽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。另外,三个月以下的婴儿也要慎用退烧药,应尽量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。


其次,选用合适的退烧药很重要。

退烧药品种繁多,目前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是对乙酰氨基酚(泰诺林、小儿百服宁)和布洛芬(美林),具中对乙酰氨基酚是 WHO 推荐的两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的首选退热药,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退热平稳且持久,对高热效果更好但不适用于六个月以下婴儿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市场上在售的小儿感冒药多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,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、酚麻美敏混悬液等,所以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给小儿退烧时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,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同样成分的感冒药,防止重复用药给小儿带来不良后果。另外,小儿发热最好选用口服溶液、颗粒剂等便于控制剂量的儿童剂型。


再次,一定要严格掌握退烧药的用法用量。

小儿使用退烧药必须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,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~15mg/kg,使用间隔4~6小时,每日不超过5次;布洛芬每次5~10mg/kg,使用间隔6~8小时,每日不超过4次。擅自加大剂量和过于频繁使用退烧药会造成肝损伤、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。


退烧药大多有胃肠道不良反应,所以不宜空腹给药,尽量饭后服用。由于退热时小儿体温反复升降,排汗增多,易造成电解质紊乱甚至虚脱,所以服用退烧药时应多饮水,及时补充电解质,用药的同时要注意休息和饮食配合,饮食要清淡、有营养,多吃水果、蔬菜,且以少食多餐为宜。



最后,退烧药不宜长期使用。

小儿服用退烧药一般不要超过3天,热退即停服,如果使用退烧药3天症状没有缓解应及时就医。因为发热只是疾病的症状而不是原因,退烧药“治标不治本”。


更不可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(地塞米松等)给小儿退热,也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,应查明发热原因后再针对性用药。对于持续高热不退的,可以考虑以退烧药结合物理降温的方式,也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,两种药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小时,每种药的每日使用次数不应超过4次。


一般来说,发热是人体患病时的一种免疫表现,小儿发热时家长们不要过于紧张而盲目给孩子使用退烧药,应当采取正确的方法合理降温,让孩子科学安全退烧。